腌制是麻竹笋产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在对麻竹笋保鲜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麻竹笋的风味进行改善。但在腌制麻竹笋的过程中,腌制原材料等的影响,容易导致其色泽发生变化,影响产品的商品价值。本文介绍了色差仪用于腌制麻竹笋色泽的检测与量化分析。

腌制麻竹笋色泽检测量化分析必要性:
麻竹笋又称甜竹、大绿竹、大叶乌竹,是丛生竹笋的一种,其生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已成为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可食用竹笋之一。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竹笋中脂肪含量少,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竹笋中还含有许多的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类黄酮、多酚、甾醇等国。因此,竹笋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腌制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加工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保藏新鲜蔬菜的方法,也是一种改善蔬菜制品风味的方式。研究表明,在腌制加工过程中,蔬菜的营养成分、风味、质构和色泽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从而影响蔬菜的食用品质。同时,对消费者而言,食品的质构和色泽是考虑其可接受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想要对麻竹笋的质构、微观结构和色泽等方面在腌制加工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腌制加工对麻竹笋质构和微观结构及色泽的影响,旨在为腌制麻竹笋的工业化生产和食用品质控制提供有益参考,就需要对腌制麻竹笋的颜色进行准确的测定。
色差仪用于腌制麻竹笋色泽的检测与量化分析:
对于消费者而言,腌制麻竹笋诱人的色泽可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于腌制麻竹笋产品而言,颜色是品质的直观彰显,优质原料和恰当工艺成就的鲜亮色泽,代表着上乘质量,而黯淡或不均的颜色则暗示原料或加工可能存在问题。对品牌商来说,稳定独特的颜色是形象的重要标识,消费者会因熟悉的颜色而加深对品牌的记忆与信任,一旦颜色波动,便可能动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影响忠诚度。所以,腌制麻竹笋的颜色于消费者、产品和品牌都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准确的测量腌制麻竹笋的颜色,对其颜色进行量化分析,就可以使用色差仪。
色差仪作为精密的颜色分析仪器,其在测量腌制麻竹笋的颜色模拟的是人眼看色的过程,仪器通过内置的标准光源,照射腌制麻竹笋表面,然后仪器内置的光谱传感器捕捉反射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腌制麻竹笋的颜色进行数字化的描述,进而有效的弥补人眼感官评价的主观性缺陷。检测时先进行样品的制备,接着设置相应的测量参数,然后将仪器的测量口径与腌制麻竹笋样品表面紧密贴合,按下仪器的测量键,仪器就会给出相应的色度数据L、a、b值及色差值ΔE值等。L*值表示白度和亮度的综合值,该值越大表明被测物越白亮;a*值和b*值代表一个直角坐标的两个方向,+a*表示红色方向,-a*表示绿色方向;+b*表示黄色方向,-b*表示蓝色方向。△E是指麻竹笋腌制加工前后色泽变化差异的指标,△E值越大表示色泽差异越大。△E作为一个色度参数广泛用来描述食品的色泽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在许多研究都将△E=2作为视觉能否分辨的界限。当△E在0~2之间时,色泽的变化在视觉上是无法察觉到的;但当△E>2时视觉就可发现明显的色泽变化。该检测方式不仅能客观、精准地呈现腌制麻竹笋的色泽特征,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还能通过数据化记录实现对生产过程中腌制麻竹笋色泽变化的动态监测,为优化发酵工艺、把控产品品质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