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色泽是反映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等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茶汤的色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直接影响茶叶的销售和饮用效果。为了准确的测定茶汤的颜色,对其做定量的分析,就可以使用颜色测量仪器。本文介绍了台式分光测色仪用于茶叶茶汤颜色的检测。
茶叶茶汤颜色检测的重要性:
茶汤的颜色的形成主要是因所含元素本身颜色,或发生氧化、发酵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等原因而不同。而泡好的茶叶也会因水质、时间、沏茶方法而不同。常见的绿茶茶汤中含有黄绿汤色的物质,绝大部份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组成茶多酚的有花黄素与花青素,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花青素的种类很多,有黄色、有绿色,是绿色茶汤的重要部份。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茶温度不够高,会使儿茶素进一步氧化,由黄变红褐色。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会加深;茶叶保存不良,冲泡出来的也会呈现深色,是因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茶叶的色、香、味及其品是饮茶文化的关键词,其中茶汤的色泽能够给人以直观感官上的享受,而其本身也是饮茶和茶叶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分布广泛且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茶叶的茶汤颜色各异。而同一品种的茶叶,茶汤也会因茶叶大小、制作手法、存放年限等原因而不同。茶汤的色差与其感官品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茶叶的销售和饮用效果。为了准确的测定茶汤的颜色,为其茶汤的色泽品质管控提供数字依据,就可以使用专业的颜色量化仪器。
台式分光测色仪用于茶叶茶汤颜色的检测:
茶叶茶汤颜色检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目视比色法。将茶汤样品置于干净、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在标准光源下,与一系列已知色泽标准的比色液或比色卡进行对比。观察人员凭借肉眼直接观察苹茶汤的颜色,判断其与哪种标准色泽最为接近,从而确定茶汤色泽等级。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观察人员可能会得出略有差异的结果,且精度相对较低,只能进行大致的色泽判断。因此,为了定量且快速的测量茶汤的颜色,就可以使用专业的颜色测量仪器,比较常用的就是台式分光测色仪。
台式分光测色仪测茶汤的色泽是基于光的反射与吸收的原理,当仪器内置标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茶汤样品时,茶汤中的各种成分会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选择性吸收,未被吸收的光则被反射或透射。台式分光测色仪中的分光系统将这些光按波长进行分离,探测器会分别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与仪器内部存储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从而得出茶汤在各个波长下的吸光度或反射率等参数,最终依据这些参数精确确定茶汤的色泽特征,如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等。通过台式分光测色仪的测量,可以对茶汤的颜色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呈现方式是具体的颜色数值,一方面为茶汤的合格率和质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对生产工艺的调整控制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具体操作不步骤如下:
1.样品准备
将待测茶汤倒入仪器配置的比色皿中,一般需达到比色皿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以保证测量光路能够完全穿过样品。注意避免样品中混入气泡,若有气泡,可轻轻敲击比色皿使气泡排出。
2.仪器校准及参数设置
按照要求对仪器进行校准,待仪器校准通过后,根据测量需求设置相应的测量参数,如测量光源、测量模式、颜色空间等,待测量参数设置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测量操作。
3.数据测量与分析
将装有茶汤样品的比色皿小心放入仪器的样品仓中,确保比色皿的放置位置正确且稳定,然后按下仪器的测量键,仪器便会给相应的颜色参数,如色差值、色调值、明度值、饱和度值等。然后对仪器测量的这些颜色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对茶汤的色泽情况进行判断,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