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管控塑料件的颜色差异

塑料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塑料件的外观颜色存在差异,为了管控塑料件外观品质的质量,就可以利用色差仪对塑料件的外观颜色进行检测。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色差仪检管控塑料件外观颜色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塑料件产生色差的原因:

塑料主要是由合成树脂及各种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原料一般为透明或者乳白色,通过染色处理之后,才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批次原料、工艺的影响,就可能导致塑料件产生外观颜色上的差异,因此对于颜色要求比较严格的儿童玩具、医用材料等行业来说,就需要对塑料件的外观颜色进行严格的管控。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塑料件产生色差的原因:

1.原料的影响

树脂本身的特征对塑料制品的颜色、光泽度有很大影响,不同树脂的着色力不同,并且有些材质的塑料本身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考量原料本身的材质及颜色,对塑料着色配方设计有很大影响。原料的色光也是塑料配色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配置白色或者浅色塑料时尤为重要。耐光性较好的塑料,可以根据其原始颜色考虑配方,而耐光性较差的塑料,在考虑着色配方时,必须考虑耐光差易变色这个因素,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染色剂的影响

塑料染色一般都是通过色母或者染色造粒(色粉)两种方式,染色剂是塑料件产生色差最主要的因素,塑料件色质直接取决于染色剂基色的好坏,不同染色剂的热稳定性、分散性、遮盖能力不同,就会导致塑料件颜色产生很大的偏差。

3.加工工艺的影响

在塑料件染色加工过程中,注塑的温度、背压,设备工艺、环境清洁度都会导致塑料件颜色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就需要保持注塑设备、环境的一致性,稳定的注塑工艺是保证塑料件色差在合格范围内的关键步骤。

色差仪管控塑料件颜色差异:

管控塑料件外观颜色的方法一般有目视法和仪器检测法两种。目视检测法由于受到光源环境、观察角度和观察者主观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容易使评定结果存在差异。为了更加精准的评定产品外观颜色的差异,生产商一般都会使用专门的颜色检测仪器。

塑料件色差管控一般使用色差仪。色差仪应用的原理就是通过积分测量样品的三刺激值xyz,然后在计算出样品的色品坐标等参数。通常用滤光片覆盖在探测器上,把探测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S(λ)修正成CIE推荐的光谱三刺激值x(λ)、y(λ)、z(λ)。用这样的三个光探测器接收光刺激时,就能用一次积分测量出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滤光片需满足卢瑟条件,以精确匹配光探测器。

色差仪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色差管控,准确的评定两件产品的色差程度,它通过自动比较样板和被检品之间的颜色差异,然后输出CIE-LAB三组数据与比色后的ΔE,ΔL,Δa,Δb四组色差数据,从而准确的管控产品外观颜色差异的一致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