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镀膜玻璃作为新兴的建筑幕墙玻璃材料,以其通透性好、光泽亮丽和节能的特点,深受建筑设计师和用户的喜爱。但色差是建筑镀膜玻璃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质量瑕疵,严重的制约了产品的使用与推广。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用于建筑镀膜玻璃色差检测。
建筑镀膜玻璃色差检测传统方法:
目前,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美观、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用镀膜玻璃作为国内新兴的建筑幕墙玻璃材料以其通透性好、光泽亮丽和节能的特点深受建筑设计师和用户的喜爱,用量逐年增加。然而,在建造大面积玻璃幕墙时经常出现颜色不均匀的问题,即色差叫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玻璃幕墙的外观质量和美观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因此,镀膜玻璃的色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建筑镀膜玻璃生产制造中,对于其色差的检测所采用的也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即人工检测。基本情况是:分检工序在生产线的末端进行,工人站在玻璃生产线的传送带的一边,另一边同时摆放着要分类的三个或者更多的标准镀膜玻璃样品,当玻璃进入工人视觉范围的时候,工人将其与标准镀膜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结果进行评定。检测过程中由工人搬动玻璃调节其与日光灯灯管的角度由人眼对其表面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判断其级别。这种检测方法效果和效率主要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由于受主观因素、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检测和分类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效率及稳定的检测要求。因此,为了提升建筑镀膜玻璃色差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就可以使用专业的颜色测量仪器。
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用于建筑镀膜玻璃色差检测:
用目视测量建筑镀膜玻璃颜色时,因使用散射自然光作为光源,光源亮度较小,严重降低了目视法的分辩力;环境不同光源强度不一致,也影响观测结果。此外用目视法必然存在主观误差。而使用色差仪直接测定建筑镀膜玻璃颜色时,因光源强度标准、固定,能客观准确地测出其间色差。将色差仪引入建筑镀膜玻璃色泽测量,采用色差法对建筑镀膜玻璃颜色进行控制,能够定量地对建筑镀膜玻璃颜色进行表述,克服了传统目视法主观性大的不足,结果科学客观。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三原色理论和人眼的色觉特性。人眼对光的感知是通过视锥细胞来实现的,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光的感知。因此,色差仪通常使用三个光电传感器来摹拟人眼的感知能力。在测量过程中,色差仪会发射三种不同波长的光,分别为红、绿、蓝三种光。这些光会照射到待测物体的表面,并被物体反射或者透射。色差仪的光电传感器会接收到这些反射或者透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接下来,色差仪会将这些电信号与事先设定的标准色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色差仪可以计算出待测物体与标准色采之间的色差值。色差值可以表示物体颜色的差异程度,常用的表示方式有△E值。当前标样和试样相比的颜色偏向。并且通过标样的容差和指定的色差公式判定,当色差超过容差将红色显示“不合格”,否则绿色显示“合格”。
使用色差仪测量建筑镀膜玻璃色差,克服了人眼测量的局限性。人类观察者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客观干扰例如环境光源条件、观察者疲劳和情绪等主观因素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而色差仪以数字方式呈现颜色差异,比人类观察者对颜色的评定更加的客观准确。同时色差仪能够精确的检测颜色之间的差异,并将建立的标准颜色数据在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交流,从而有效的管控电建筑镀膜玻璃颜色的一致性,进而保证建筑镀膜玻璃产品的颜色品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