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是酱鸭重要的外观指标,是消费者选择酱鸭产品的第一感官印象,如果酱鸭在颜色上不一致,就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因此,为了保持酱鸭颜色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就可以使用分光测色仪对酱鸭颜色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分光测色仪在酱鸭颜色测定与品质管理中的应用。
酱鸭色泽测定重要性:
传统酱鸭的生产历史由来已久,但受各地不同饮食习惯的影响,酱鸭的制作与口昧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各地酱鸭产品从做法上可划分为两种:一为使用酱卤工艺,有熟化过程,这类酱鸭成品属于熟食肉制品,可直接食用,准确来讲应该叫做卤鸭;另一种酱鸭则可以说是纯粹的“酱”鸭,其主要工序便是使用酱油浸溃鸭体,无高温加热过程,故其销售产品仅是预制肉制品,食用前需消费者自行完成蒸煮工序。
色泽是评价酱鸭品质的重要的外观指标之一,但大多数的生产厂家,为了使鸭肉色泽更加稳定、诱人,在酱鸭生产中一般会加入一定量的发色剂与发色助剂。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是肉类腌制品中最常用的发色剂,其原理在于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得到亚硝基,亚硝基又与肌红蛋白迅速反应生成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亚硝基肌红蛋白释放出巯基,变为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使用(亚)硝酸盐时辅以一定的发色助剂可以达到更好的发色效果,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等。但由于加入量及生产工艺控制不严谨,会导致酱鸭色泽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其品质。
分光测色仪在酱鸭色泽测定与品质管控中的应用:
对于酱鸭颜色的检测,最为传统的方法就是感官检测。感官检验作为一种合理的外观的检验方式之一,应用比较的广泛。但是,感官检验在某些方面依然有着无法弥补的缺陷:其一,感官检验是一种主观性较大的检验方式,从产线检验人员角度来说,不同的检验人员对同一类产品特性会有不同的评价,评价的差异会造成产品特性不同的检验结果;第二,感官检验是一种非量化手段,依靠的检验工具为人体器官,相对其他器具不严谨且无法计量,因此检验的条件要相对苛刻,不同的环境会造成结果的较大差异;其三,感官检验不具备有效的可追溯性。基于以上情况,感官检验已经开始不适用于节瓜果皮颜色额的检验,为了更加客观、准确且量化描述节瓜果皮的的颜色,就可以使用色差仪。
色差仪作为光电测色仪器,常用的色度空间是CIELAB色空间,它是利用L*,a*,b*三个不同的坐标轴,指示颜色在几何坐标图中的位置及代号。它是基于一种颜色不能同时既是绿又是红、既是蓝又是黄这种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任何颜色的色彩变化可以用a*,b*数值来表示,任何颜色的层次变化可以用L*数值来表示,用L*,a*,b*三个数值就可以描述自然界中的任何色彩。色差仪在测量烟叶颜色时,采用的是CIELAB颜色空间,运用L*、a*、b*指标,以h*来作为验证指标,可以定量表征不同的颜色主组之间的差异,饱和度c*和色值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来区分不同等级之间的色度差异。在使用色差仪检测酱鸭颜色时,需要先对仪器进行黑白版校正,然后在酱鸭上取多点进行测定;测量时,将酱鸭平放在实验台上,取点时选取平整的表面,每个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的色度学指标主要包括L*值(明度值)、a*值(红绿色度值,正值代表红色度,负值代表绿色度)、b*值(黄蓝色度值,正值代表黄色度,负值代表蓝色度)、c*値(饱和度)、h*值(色调角)和△E值(总色差值)。通过色差仪测定的这些颜色参数,就可以酱鸭的颜色进行评定。通过色差仪定量表征酱鸭的颜色,克服了环境、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具客观性,在弥补人工感官方法缺陷的同时,使酱鸭更加准确及便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