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是从全脂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精炼乳制品,有着天然浓郁的奶香。颜色是奶油品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奶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精炼工艺等的不同,在外观颜色上就会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色差仪在奶油颜色一致性检测中的应用。
奶油颜色不一致的原因:
奶油的生产过程通常是先将新鲜牛奶进行预处理,通过净乳去除其中的杂质、细菌等,再进行标准化调整脂肪等成分的含量。接着将处理后的牛奶进行分离,利用离心机将乳脂肪从牛奶中分离出来,得到稀奶油。随后对稀奶油进行杀菌,以杀灭有害微生物,延长保质期。再通过搅拌使稀奶油中的脂肪球聚集形成奶油粒,同时分离出酪乳。最后对奶油进行洗涤,去除残留的酪乳和杂质,根据需求添加适量的盐等添加剂,再经过压炼等操作使奶油质地均匀,最终得到成品奶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对奶油颜色产生影响,但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奶油原料影响
不同品种的奶牛所产牛奶制成的奶油颜色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成分等也会对奶油颜色产生影响。例如奶牛所吃饲料中如含有大量的或萝卜素,其牛奶制成的奶油的颜色就会显得更黄一些。
2.加工工艺影响
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都会影响奶油的颜色。高温处理可能导致奶油发生美拉德反应或脂肪氧化,使颜色变深;而过度搅拌可能会破坏奶油的脂肪结构,影响其光学性质,进而改变颜色。
3.奶油储存条件影响
奶油在储存过程中,光照、氧气和温度是影响其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光照会加速脂肪的氧化,导致奶油颜色变深、发黄;氧气的存在会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而温度过高则会加快各种化学反应的速率,加速颜色变化。
色差仪在奶油颜色一致性检测中的应用:
传统奶油颜色一致性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目视比色法,即选取一定量的奶油样品,将其均匀放置在比色管或比色皿中,然后与标准颜色溶液或标准奶油颜色样本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奶油样品与标准样本之间的颜色匹配程度,来判断奶油颜色的一致性。如果奶油样品的颜色与标准样本接近,则认为颜色一致性较好;若存在明显差异,则说明颜色一致性存在问题。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评估人员之间可能会因为视觉敏感度、经验等因素导致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升奶油颜色检测准确性,就可以使用色差仪。色差仪基于科学的光学原理,通过精确测量和计算,能够客观地量化奶油颜色。这些数据不受主观判断干扰,能准确反映奶油颜色的实际情况,确保颜色一致性评估的准确性。其在奶油颜色一致性检测中可以用于以下三个方法面:
1.用于原材料颜色检测
由于原料来源可能存在差异,如奶牛品种、饲料成分等因素影响,奶油原料的颜色会有所不同。通过色差仪测量其CIELab值等参数,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或优质原料的颜色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快速判断原料颜色是否符合要求,从源头上保障产品颜色的一致性。
2.用于生产过程的颜色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加工环节如杀菌、搅拌、发酵等都可能对奶油颜色产生影响。色差仪可实时监测各环节中奶油的颜色变化。例如在杀菌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奶油颜色变深。通过定期使用色差仪测量,一旦发现色差值超过设定的范围,就可以及时调整生产参数,确保生产过程中奶油颜色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批次间颜色的一致性。
3.检测成品奶油颜色的一致性
在产品出厂前,对大量成品进行颜色抽检,将测量得到的颜色数据与产品标准颜色进行比较。如果色差值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该批产品颜色一致性良好;若色差值过大,则需要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如重新调配或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此外,在市场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颜色的一致性也有较高期望。使用色差仪严格把控产品颜色一致性,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满意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