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检测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的色差

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及烧制工艺等的不稳定,极易在外观上产生不同程度的色差,影响产品的美观和销售。为了减小产品的色差,提升产品的颜色品质,就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实施色差检测。本文对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色差产生原因及检测方法做了介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透明釉瓷器

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色差产生原因:

1.烟熏因素影响

烟熏为日用瓷器常见缺陷,不管是残留碳素导致烟熏还是吸附碳素导致烟熏,都将并发色差,但两者发生部位和色度深浅差异较大,残留型烟熏起因于坯体内部碳素排除未尽、故一般可以观察到以制品最厚处为中心,逐渐向周围递减,而色调变化与之相对应,以中心处为最深。由烟熏导致色差,异色多为灰一黑色调,这是碳素不同程度着色的结果,偶尔杂有深褐色调,属高温吸烟物质中有含铁细粒与熔釉作用的原因。

2.生烧过烧因素影响

正烧产品的颜色,氧化焰应为纯白色或轻度偏黄,还原焰应为白里泛青,如果烧成温度与坯釉配方烧成范围不符,可能产生生烧或过烧现象,而此时产品色调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生烧产品呈色偏红,这是残留有机质的象征,过烧产品偏黄,这是由于瓷体中液相增高导致载色体性质改变,铁钛着色能力得以加强的结果,该类色差起因于制品生烧或过烧。

3.阴黄色差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烧成时还原时间的早迟及长短,还原气氛的浓淡及上下火位的差异。还原结束后气氛变化等方面不够协调,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差问题。如果还原阶段窑内上下温差太大,还原作用很难同步,部份火位制品必将发黄,还原结束后高火阶段气氛不稳定,一旦出现较强氧化气氛烧成,在火焰流通较好的火位会发生阴黄,此外诸如操作不慎造成火箱穿孔、升温过速提前化釉、加煤时间间隔不当而气氛波动幅度过大等等均可造成不同表现的阴黄类色差。

4.瓷器泛红色差的影响

瓷器泛红色差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料中赋存小溶性含铁矿物。如施釉前若清洗不周,烧后釉下局部出现隐约可见的色调差异。二是烧成着色的影响。燃料中若有氯化物存在,高温下与燃料中铁矿物发生反应生成FeCl3,其中部份直接升华后附于坯体表面留下痕迹,或煤碳燃烧时,Cl、S等活泼元素随挥发物质直接接触坯体表面裸露部份,与坯料含铁物质化合之后着色,进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泛红现象。


色差仪检测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的色差:

传统透明釉日用陶瓷颜色检测主要采用人眼目测法。由于人眼的结构是复杂的,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包括视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而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则是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域。锥体细胞是明视觉器官,在光亮条件下,椎体细胞能够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杆体细胞是暗视觉器官,只在较暗条件下起作用,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有色人种与白种人的视网膜色素略有差异,这对明视觉的光谱感受性也许存在影响。同时,由于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黄色素随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对蓝光的感受性降低,所以,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观察者对颜色的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人眼看到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受到光强度的影响。在光强-波长的光谱上除了572nm(黄)、503 nm(绿)和478nm(蓝)是不变的颜色外,其它颜色在光强度增加时,都略向红色和蓝色变化。因此,尽管目视检查法更为常用,但主观误差大,极易受外界照明条件及观察者心理、生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颜色不能进行精确量化的描述和测定,只能进行粗略的估计,对与标准样品色调不一致和限度边缘的样品基本无法判定,因此而造成的结果判定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更加客观,且对透明釉日用陶瓷的颜色进行量化,越来越多的陶瓷生产企业开始使用色差仪。

色差仪是根据完整、成熟的色度学理论设计而成的,随着人们对色度学认识的不断加强,色差理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料、医疗以及药品等众多领域,透明釉日用陶瓷由于生产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颜色上存在差异,为保证透明釉日用陶瓷的颜色品质,人们希望找到利用色差计客观地考察这种差异的方法。应用色差仪进行透明釉日用陶瓷颜色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视检查法的不足,能够客观数字化的反应判断结果,使得透明釉日用陶瓷标准的判定更具科学性、严谨性。

在使用色差仪对透明釉日用陶瓷的颜色进行检测时,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校准,取按要求制得的供试样品和标准样品,将色差仪测量口径紧贴样品表面,供试样品和标准样品的色差值ΔE值应不超过相应规范的色差标准。利用色差仪通过比较供试样品和标准样品色差值,能够准确而量化的比较和描述了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的颜色,从而管控注透明釉日用陶瓷产品的外观颜色质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