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在进口原棉色差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棉质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就会从国外进口一些原棉,这些原棉产地复杂、原棉的各种物理性能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给成纱质量的控制造成了一定困难,特别是棉纱的色泽问题尤为突出,给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管控其颜色品质,就可以使用色差仪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差仪在进口原棉色差检测中的应用。

进口原棉

进口原棉色差产生原因:

色差、又叫黄白纱,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配棉成分不当

所谓配棉不当,就是在配用一期棉花时,没有安排好接批之间和各棉种之间的物理指标搭配关系,尤其是两期混棉交替时,应充分考虑好色泽、细度等主要指标的关系。色泽在看原棉品级时,可以考虑到它的差异,而细度不匀造成的色差,在看棉纱时不一定明显,当染色时,就会很明显,因为细度差异过大,纤维的中腔胞壁厚簿不一样,它们各自的吸色程度不同而造成色差。所以,批与批之间的细度差异以不超过0.33dtex最好。

2.清棉工序混棉不匀

所谓混棉不匀,主要指棉包的大小,松紧以及值车工放包时的位置安排等,这些因素造成抓棉机抓棉不均匀使混棉比例失当而产生色差,尤其是各国之间的打包形式不同,棉包大小、密度有较大差异,最易造成比例失调而产生色差。


色差仪在进口原棉色差检测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人们都是运用目视检测方法来对进口原棉的色差进行评定,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肉眼对进口原棉的颜色进行比较,但无法对颜色进行量化分析,而且容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定结果存在误差。为了准确、且定量的对进口原棉的色差进行评定,我们就可以使用色差仪。色差仪利用人眼睛对颜色判断的三变数原理,模拟人眼判断颜色的过程,可研究其色差值与感官品评值的相关性,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使得色泽的判定更加客观。与人眼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了有力可信的依据。

色差仪作为颜色偏差的专用测试仪器,它可以自动比较样品与试样之间的颜色差异,通过数值的方式来表示色觉差异。色差仪在检测进口原棉色差时,模拟的是人眼看色的过程。人眼有红、绿、蓝三个基本颜色的色觉,制造光电测色仪时采用能感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受光器,将各自所感光的光电流加以放大处理,得出各色的刺激量,从而获得这一颜色信号。色差仪对样板测量可得出x、y和Y,即色度坐标和亮度因数。通过色度图可以知道所测色在色度图所处的位置。为了使颜色空间更符合视觉观察的颜色差异,通过一系列转换将x、y、Y变成a*、b*、L*值,其中a*值的大小代表红绿相(正值为红),b*值代表黄蓝相(正值为黄),L*值代表亮度,即黑白相(0为黑,100为白)。这样每个颜色都表现出一组相应的a*、b*L*值,两个不同的颜色表现出不同的a*、b*、L*值,这样就可得到Δa、Δb、ΔL,通过色度之间的差距和明度上的差距可以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总色差,以ΔE表。色差仪可将两个颜色的a*、b*、L*数据打印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直接打印ΔE值,即色差。

色差仪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的优点,多用于生产部门和品质检验部门,尤其在测定色差方面非常有用。将色差仪用于进口原棉外观的色差分析,就是将原本抽象的色彩信息数字化,颜色的数字化是指用色度值数据(L*a*b、XYZ)对颜色进行标识,是颜色远程传递的前提。颜色的智能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颜色识别、测色配色和颜色数据传递,使颜色沟通更加便捷、精准。可见,颜色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交互方式,使快速反应成为可能,采用色差仪代替传统进口原棉外观色差的测定将是大势所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