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印刷品在彩色复制的过程中,由于原稿及色彩复现过程中工艺、设备、颜色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书籍印刷品产生色差,为了管控书籍印刷品的颜色品质,就可以在书籍印刷品生产的过程中使用色差仪进行检测。
书籍印刷品为什么会有色差?
色彩复制过程是一个色彩分解、颜色传递、颜色组合的过程。在这个分解——还原过程中,色彩复制不仅受原稿本身的影响,而且受到工艺技术、设备、原辅材料、条件等转换和色彩标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色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原稿自身由于摄影过程及材料而造成的色偏和呈色介质变色(色衰减)造成的色偏。二是色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色差,主要是光源、滤色片、光电倍增管等的误差。三是颜色还原过程中产生的色差,主要是版材、油墨、纸张的误差。
因此,色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分色过程中的色误差。具体包括光源光谱的色误差、滤色片色误差、感光胶片色误差、光电转换系统的色误差等。二是印刷过程的色误差。主要包括彩色油墨产生的色误差、油墨密度产生的色误差、纸张产生的色误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进行适当的修正才能保证颜色还原的准确性,提高图像色彩复制的质量。一般来说,修正措施主要包括蒙版处理、灰平衡、网点腐蚀(减薄网点、增大网点)、底色去除等。
色差仪管控书籍印刷品的颜色品质:
管控书籍印刷品外观颜色的方法一般有目视法和仪器检测法两种。目视检测法由于受到光源环境、观察角度和观察者主观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容易使评定结果存在差异。为了更加精准的评定产品外观颜色的差异,生产商一般都会使用专门的颜色检测仪器。
印刷品的色差管控一般使用色差仪。色差仪应用的原理就是通过积分测量样品的三刺激值xyz,然后在计算出样品的色品坐标等参数。通常用滤光片覆盖在探测器上,把探测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S(λ)修正成CIE推荐的光谱三刺激值x(λ)、y(λ)、z(λ)。用这样的三个光探测器接收光刺激时,就能用一次积分测量出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滤光片需满足卢瑟条件,以精确匹配光探测器。
色差仪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色差管控,准确的评定两件产品的色差程度,它通过模拟人眼看色的过程,根据色度学原理与CIE标准色度系统,可以自动比较试样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输出L、a、b三组数据和比色后的△E、△L、△a、△b四组色差数据,通过数字的方式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书籍印刷品的色差问题。其中:
“L”代表物体的明亮度(0-100表示从黑色到白色)
△L=L样品-L标准(明度差异)
△L+表示偏白,△L-表示偏黑
“a”代表物体的红绿色(正值表示红色,负值表示绿色)
△a=a样品-a标准(红/绿差异)
△a+表示偏红,△a-表示偏绿
“b”代表物体的黄蓝色(正值表示黄色,负值表示蓝色)
△b=b样品-b标准(黄/蓝差异)
△b+表示偏黄,△b-表示偏蓝
“△E”为总色差,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色差仪检测书籍印刷品的颜色差异时,用户只需通过色差仪测量的△L、△a、△b、△E就可以准确的评定书籍印刷品的偏色情况以及总色差范围,从而有效的管控书籍印刷品的颜色品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